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研学动态

杨振之:以黄河文化研学促进河南中华文化传承创新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2-02-09点击量:1313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深入推进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战略实施,2022年2月11日,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与河南黄河河务局“黄河文化千里研学之旅”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举行。世界研学旅游组织(WRTO)执行主席、四川大学旅游学院教授、来也股份创始人杨振之应邀授课,深度剖析《以黄河文化研学促进河南中华文化传承创新高质量发展》,以下为授课内容,一起来看。

黄河文化研学的重要意义

  • 研学黄河是建设河南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重要抓手
  • 研学黄河是串联传承河南黄河文化旅游带的关键一环

杨振之教授首先从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高度阐释了开展黄河文化研学的重要意义: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和五千年华夏文明的根源,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国家文化公园是国家推进实施的重大文化工程,研学旅行是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建设河南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深度挖掘黄河文化内容的重要抓手,是黄河文化深度沉浸式体验的重要方式。

黄河文化蕴含的精神内涵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开展黄河文化研学是黄河文化价值体系传播的重要途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必然选择。将研学旅行与黄河传统文化深度融合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创新举措,不仅能够丰富河南研学旅行的内容体系,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具有重要价值。

开展黄河文化研学是构建黄河文化地标体系的重要支撑。以沿黄古都文化、黄河山水文化和黄河治理文化为背景,根据中小学生群体的多层次个性化需求,开发历史文化类主题、红色文化类主题、非遗民俗类主题、自然科普类主题、水利水工类主题等主题研学课程产品,形成完整的河南黄河研学体系,以研学旅行推进黄河文化地标体系构建,推动研学旅行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

研学旅行是讲述传播黄河治理文化的窗口。通过研学旅行,讲好中国共产党治黄故事,继承黄河治理文化精神。

开展黄河文化研学是保护传承黄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手段。黄河流域许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黄河文化的“活化石”,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品格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形象代表。黄河流域许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根植于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通过研学旅行,让古老的非遗以新生的形象进行传递,让民族的古朴韵味得以焕新。

其次,杨振之教授认为研学黄河是串联传承河南黄河文化旅游带的关键一环。古往今来,河南是黄河的地理枢纽,是黄河文化的集大成之地,河南的根脉在黄河。研学旅行是讲好河南黄河故事的创新实践和重大举措,以研学黄河为抓手,构建黄河文化遗产旅游廊道,打造黄河黄金文化旅游带,让历史发声,让文物讲话。

黄河文化的内涵解读

1、黄河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地和发祥地

文字、城市、青铜器、礼制……是文明产生的重大要素,黄河流域都最早给出了这些文明的标志。中国最早的新石器文明,比如蓝田文明、半坡文明出现在黄河支流渭河。8000多年前,流域内已开始出现农事活动。4000多年前,流域内形成氏族部落,炎帝、黄帝两大部族发展强大,逐步融合成“华夏民族”。黄帝氏族主要活动于黄河中游一带,最早建立起了国家和都城,世袭传承非常清晰,黄帝次子昌意生颛顼,颛顼生鲧,鲧生大禹。黄河文明吸纳、融合了诸多文明精华,连绵有序,相衔如环,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发展趋势中,最终成为具有影响力的主体文明。

2、河南是黄河文化的“心脏”地带,黄河文化核心区

上古时期,“三皇五帝”在中原建功立业、开辟文明,人文始祖文化深厚。黄帝故里正在河南新郑。炎黄子孙从中原一隅繁衍成“百家姓”,当今100个大姓中78个姓氏的源头或部分源头在河南。新石器时期,河南已形成了裴李岗文化(出现原始农业、手工业和家畜饲养业的分工),仰韶文化(以彩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原始艺术达到巅峰),龙山文化(以黑陶文化为代表)为代表的完整文化链条。以仰韶文化为代表的中原文化正是黄河文化的中心。夏商周时期,夏都阳城遗址、二里头等6个遗址,安阳殷墟、周都洛邑均营建于此。二里头文化堪称“最早的中国”,殷墟遗址更是出土了大量的甲骨文字。

黄河河南段全长超过700km,流经8个市、28个县(市、区),河南是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区,确立了“一核三极、一廊九带”的空间布局。河南所处中原地区为黄河中下游之交,以中原文化为代表的华夏文明的政治模式、典章制度、伦理思想都从中原地区传播开来,河南正是黄河文化的最高体现和集中代表。

3、河南占据政治、经济、文化“九鼎中原”之地

禹分九州,豫居其中,河南乃“大河之南,天下之中”,在5000年中华文明史中,作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3000多年。中国八大古都,河南占据4个,商贾往来,经济昌盛,名人圣贤,灿若星辰,思想典籍,历代颂咏……河南,是黄河历史文化地标城市。

4、黄河文化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战争史诗

中原这片土地上,曾上演过一幕幕历史活剧,从武王伐纣到周公营洛,从春秋诸侯争霸到战国群雄逐鹿,从炎黄之战到牧野之战,从昆阳大战到官渡之战,从巨鹿之战到淮海大战......大规模的民族纷争,或封建王朝的更替,大量在黄河两岸雌雄分毕,河南身处天下之中,乃兵家必争之地。中国风云变幻的历史,在中原大地上留下了一段段壮丽辉煌的篇章。

5、黄河文化代表了同根同源、融合统一的主流意识

黄河孕育华夏文化图谱,中原维系炎黄子孙根脉。千年来,以中原为圆心,通过商贸交易、文化交流、人口迁徙等途径,向外传播,统一融合成为炎黄子孙共同的追求与信仰。黄河文化“同根同源”“大一统”的民族价值观念,是增强民族认同感、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文化支柱!

6、黄河文化形成了丰富鲜活的非遗宝库

在国家级非遗中,黄河流域9省有919项,约占全国的30%,河南境内58项。黄河祭典、江河号子(黄河号子)、开封盘鼓、河图洛书传说、老子传说......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技艺、民俗民风等。黄河非遗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黄河文化传承拥有丰富的载体。

7、河南黄河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集大成

河南是老庄哲学和道文化的发源地,是儒学发扬光大和重要的传承地,是中国佛教文化的发祥地,是禅宗的发源地......河南,是中国文明开始的地方。

8、黄河文化蕴含了天人合一、因势利导的生态哲学

由于黄河不断改道、决口,形成了地上悬河,黄河治理延续数千年,形成了”天人合一、因势利导“的生态智慧结晶,黄河险工乃其中的典型代表!黄河险工历史追溯千年,黄河史上最初的防洪工程,可上推至4000年前的原始社会。以“水来土挡”修筑简单的堤埂,将耕地保护起来。西周时已出现真正意义的堤防工程,春秋中期,堤防已较为普遍。西汉成帝时(公元前32年~前6年)就有险工,历史上多以薪柴、土料为主体,用桩绳盘结连系做成防冲建筑物,即埽工。为了提高险工抗溜能力,上世纪50年代开始对险工进行“石化”,将秸土混合结构改为土坝体、护坡、护根三部分组成的结构。新中国成立后,在完善险工的同时,在滩区修建大量控导护滩工程。

黄河历来就是研学旅行的重要目的地

从春秋时期的孔子“周游列国,临河而叹”到汉代的司马迁游历黄河,撰写《河渠书》;从南北朝的郦道元实地考察调研,著作《水经.河水注》到唐代李白诗歌中的黄河意象及黄河情怀;从中国的徐霞客“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北望巩县,只见嵩山俊奇,黄河奔涌”到美国的“徐霞客”比尔·波特“一个美国人的黄河之旅—寻访黄河源头”,黄河历来就是古今中外名人研学旅行的重要目的地。

黄河文化研学的路径建议

1、塑造一个超级研学IP品牌

品牌IP化最大价值在于:通过挖掘品牌的人性,赋予其性格、文化、价值观,使其更像一个有血有肉有灵魂的人,通过持续的内容生产,吸引用户参与,进而使用户产生精神共鸣,在与用户产生关系的过程中给予情怀和温度、最终实现商业价值。品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对于研学旅游而言,研学品牌是旅游+教育+文化的融合发展,是要实现教育与旅游、文化同频共振。研学课程在研学者心中处于什么位置?研学企业能不能突出自身优势?研学目的地如何来实现自己的文化价值形象出圈?研学品牌在其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例如内蒙古的“少年那达慕”、乐山的“乐游嘉学”(乐娃IP矩阵)、敦煌的“莫高学堂”等研学旅游品牌对于研学目的地的文化价值传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研学旅行的产品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行走的天地间,在多彩的生活世界里,其实践载体很丰富。对于研学品牌的提炼,就必须要考虑课程特色性,以研学旅游的视角挖掘,去构建研学目的地品牌顶层规划、品牌形象体系、产品体系支撑、服务体系、传播体系等系统性黄河文化研学品牌内涵。

案例展示:赤水文创周边产品

在河南省文化和旅游的主品牌——“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体系下建立黄河文化研学品牌,打造黄河文化研学IP形象及矩阵,策划黄河文化研学主题绘本、研学文创等,让“研学黄河·读懂中国”品牌根植青少年心中,擦亮品牌,走红全国。

以“研学黄河·读懂中国”品牌统领构建研学IP形象体系、研学IP矩阵体系、研学课程产品体系、研学线路体系、研学基地(营地)体系、研学文创体系,实现黄河文化研学的品牌价值。

2、打造一批研学营地工坊&构建一条走廊

黄河中下游一带堤防工程众多,以花园口等重要节点为代表的堤防工程,是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见证,是确保黄河安澜的根本保障。结合封丘曹岗险工、开封黑岗口险工、兰考东坝头险工、台前影唐险工、郑州花园口险工等黄河重要险工工程,深度挖掘险工背后的黄河文化故事,加大险工研学工坊的体验内容设计与场景营造,让厚重的文化在研学实践中“活起来”,让沉睡在黄河两岸的文明遗存“可阅读””可感知”“可欣赏”“可参与”“可获得”,引入剧本杀、元宇宙、VR等沉浸式现代技术丰富黄河文化研学的时代表达,打造黄河文化千里研学综合营地和特色工坊,穿点成线,形成黄河文化研学故事走廊,扩大河南华夏文明的新时代影响力。

例如,以黑岗口自然花海景观、黄河镇河铁犀等人文资源、以及河势观测台等内容为特色,打造具有黄河特色的生态研学工坊。生态工坊以自然生态研学为主,围绕着生态恢复、生态保护、景观重建等设计研学课程,通过黄河绿地图、小小黄河生态景观设计师等创新研学课程了解黄河沿线生态的故事。悬河工坊是展示开封地上悬河文化的一处重要窗口。以兰考东坝头黄河领袖足迹为主题,打造黄河文化千里研学红色工坊,以兰考东坝头1952文化园、黄河文化广场、兰考黄河万步研学等人文资源为特色,追随领袖足迹,开辟红色爱国主义研学工坊。芳华工坊以红色爱国主义研学为主,围绕着不同时期人物与黄河的故事等设计研学课程,通过VR工坊、河湾工坊等创新形式,创新研学课程,利用科技研学重现90度黄河大拐弯&一眼三流域(黄淮海)。

3、研发一系列黄河文化精品研学课程

深度挖掘黄河文化,将黄河流域河南段丰富的文化生态资源,转化为社会公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学生可亲近、可感知、可体验的研学产品,将黄河保护治理工程专业优势转化成研学课程产品内容体验优势,将黄河文化资源优势转化成研学旅游产业发展优势,加快黄河文化研学产品和线路开发建设,突出沿黄险工各自特色,避免同质化产品出现。突出“中原文化、水利水工、红色文化、绿水青山、生态保护、文化遗产、非遗传承、名人足迹、地域风情、险工遗址、博物馆藏”等黄河文化主题研学课程,按照“聚焦一条线(黄河),突破两座城(开封、洛阳),点亮几颗星”的整体工作思路,继续发展“营地+课程”示范性研学旅游精品线路,重点打造“跟着孔子游黄河、险工护卫队STEAM工程师、黄河水质检测官、国际华夏文明研习营(港澳为核心)”等黄河IP研学课程。推动以特色研学基地为核心、周边营地工坊为辐射圈的研学旅游基地群及线路,按照“一个险工一个故事、一个工坊一套课程”的策略,打造“黄河文化研学故事走廊”,积极推动跨区域合作和资源共享,融入形成布局合理、互联互通的研学旅游线路网络。

4、培养培训一批黄河文化研学导师

启动黄河文化研学导师组建及培育工程,大力引进黄河文化类研学旅游领域的高端或紧缺人才,打造吸引优秀研学人才集聚的“绿色通道”。鼓励企业、产业园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共建黄河研学人才培养基地。结合“中原英才计划”等人才培训工程,遴选一批以中原学者为引领的研学旅游领军人才。依托世界研学旅游组织,每年组织开展2-3次全国的研学导师培训,开展研学导师认证工作,在景区、基地讲解人员、导游、在校教师、教育机构从业人中培养一批懂研学、爱研学的导师,并通过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合作研究等方式,及时分析、解决研学课程实施中遇到的问题,提高研学课程的实效性。

5、引入一批国际组织,召开一次大会

引入世界研学旅游组织(WRTO)、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国际营地协会(ICF),创建世界研学旅游组织(WRTO)示范性研学基地,召开世界研学旅游大会,设立世界研学旅游组织(WRTO)黄河学研学高峰论坛,引入加拿大、芬兰、瑞士、俄罗斯、日本等国际化营地及自然教育资源,赋能河南黄河文化研学产业发展,提升黄河文化研学国际化品牌形象。

下一篇:没有了